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素养时期”,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科素养的落实寻找更多有效而可行的方法。2017年尹少淳教授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专题讲座中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的理念,认为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中选择和运用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美术课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教学,是以寻求“问题”为突破,以展示“问题”为引导,以解决“问题”为要旨,以再提出“问题”为再发展的教学结构方式。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通过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原有美术知识认知结构之间产生矛盾,从而形成美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成为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学生。其次,美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形成核心素养。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2.生活性原则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知识学习的最终的目还是回到生活中去,去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美术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3.探究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主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各项活动,大胆地想象,扩展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根据变化的条件,转换思路,勇于对事物进行尝试和探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方法
生活化问题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固定、单一、程序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心生厌倦,很难赢得他们的欢迎和喜爱。这需要我们创设有效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如:讲解色彩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但教师如果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提出:“相同样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喜庆的场合,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礼?”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去实践。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在《编结艺术》一课中,老师一味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走不进学生内心的,但如果课前出示为让校园变得更美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倡议书,创设问题情境,希望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学校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出发,会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得以提高。
3.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总之,“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