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麻醉药

2024-03-18 来源:划驼旅游
麻 醉 药

第一节 概 述

全身麻醉是指使动物处于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机能产生可逆性的暂时抑制、感觉(特别是痛觉)减弱或消失、反射运动停止、骨胳肌松弛的状态。由于中枢神经的抑制,还会出现全身代谢降低、体温下降、消化功能抑制等情况,但动物仍保持延髓生命活动中枢的功能,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动物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对术者和患畜都很有好处,还能避免动物发生疼痛性休克。

全身麻醉药是指能使动物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非吸入麻醉药(多作静脉注射,故又称静脉麻醉药)两类。前者麻醉过程中兴奋期较明显,但麻醉深度较易调节,代表性药物是乙醚和氟烷,兽医临床上很少用于大动物;后者在麻醉过程中一般不出现兴奋期,但缺点是较难调节麻醉深度,代表性药物是水合氯醛。目前兽医临床上使用的全麻药,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满意,故多用复合麻醉。变有配伍使用安定药和肌松药,使动物安定、镇痛、肌松,以便进行手术。

一、麻醉的分期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对麻醉药的敏感程度不同,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中枢的各个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因而出现不同的麻醉时期。最先抑制的是大脑皮层,然后是间脑、中脑、桥脑,再次为脊髓,最后是延髓。因此,全麻过程大约可以分为下列 几个时期;(表9---1)

(一)麻醉诱导期 又可分为镇痛期与兴奋期。镇痛期短,不易察觉,也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兴奋期动物作不自主运动,有一定危险性,是麻醉药作用于大脑,导至皮层失去对皮层下中枢的调节与抑制作用而产生的。

(二)外科麻醉期 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间脑、中脑、桥脑和脊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因而表现出意识消失、反射性兴奋减弱、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等一系列麻醉现象,适于进行手术。根据麻醉深度的不同外科麻醉期可以分为二段。

1.浅麻醉期:动物安静,痛觉反应减弱或消失,骨胳肌松弛,呼吸脉搏转慢,瞳孔渐缩小,角膜反射、肛门反射减弱。

2.深麻醉期:呼吸减慢变浅,血压下降,骨胳肌极度松弛,瞳孔轻度扩张,对光反射减弱,角膜反射消失,仍有肛门反射。兽医临床一般不应麻醉至此深度。

(三)麻痹期 又称呼吸麻痹期。这一时期延髓的生命中枢已受到严重抑制,呼吸微弱,脉搏细弱,血压降至危险线,瞳孔突然扩大,呼吸停止,心跳也随即停止,动物死亡。

麻醉的苏醒则按麻醉相反的顺序进行。在完成手术后,一般应使苏醒过程尽量缩短,以减少在苏醒过程中动物挣扎所造成的意外损伤。

二、复合麻醉药

为了增强麻醉药的作用,减少副作用,常用的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麻醉前给药 在使用全麻药前,先给一种或几种药物,以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或增强麻醉药的效能。例如在使用水合氯醛之前使用阿托品,能减少呼吸道粘膜腺体和唾液腺的分泌,减少干扰呼吸的机会。

(二)混合麻醉 把几种麻醉药混合在一起进行麻醉,使它们互补长短,增强作用,减少毒性。如水合氯醛与硫酸镁、水合氯醛与乙醇等。

(三)强化麻醉 先使用一种中枢抑制药,再使用全麻药。例如在使用水合氯醛之前先使用氯丙嗪,动物较安静,易于接近静注全麻药,并能增强全麻和镇痛效果,减少全麻药的用量,从而减少全麻过程中对各种生理活动的干扰,而且可以缩短全麻过程的苏醒期。

(四)配合麻醉 兽医临床常用的配合麻醉是先用较少量的全麻使动物较度麻醉,再在术部配合局麻,这样可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使动物在比较安全,又能保证手术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是兽医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

第二节 常用的麻醉药

水合氯醛 Chlorali Hydras

水合氯醛是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非吸入性麻醉药,是三氯乙醛的水化物。三氯乙醛则由乙醇和氯作用而得。氯离子的适当引入,加强了镇静、麻醉作用。

[性 状] 水合氯醛为无色透明或白色结晶。味微苦,有刺激性特臭。在空气中能逐渐挥发,易吸湿潮解。易溶于水(1∶0.25)和有机溶剂,水溶液呈中性。本品不耐热,遇热、碱、日光分解,因此配制注射剂时应进行无菌操作,不可煮沸消毒,以免失效。

[体内过程] 口服及灌肠易吸收,但在浓度高或不加粘浆剂时,对胃肠粘膜有刺激性。进入血液的药物易通过机体的各种生理屏障,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进入体内的水合氯醛,仅有小量直接以原型由尿排出,大量还原为三氯乙醇,然后在肝脏与葡萄糖结合生成氯醛尿酸由尿排出。本品排泄迅速,一般无蓄积作用。

[作 用]

1.局部作用:水合氯醛对局部有强烈刺激性,内服5%以上溶液即能使胃肠粘膜发生炎症,静注时漏出血管外则引起静脉周围炎,甚至引起附近组织发生严重的坏死。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水合氯醛和水合氯醛的初级代谢物三氯乙醇均对中枢有抑制作用。目前认为:水合氯醛对中枢的效应主要是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减弱反射兴性;达到麻醉剂量时能抑制大脑(对运动区的作用较强,对感觉区的作用较弱),它还能抑制脊髓,使运动机能减弱;在大剂量时,能抑制延髓,甚至危及生命。

在兽医临床上水合氯醛是一种良好的催眠镇静药,加大剂量则可作全麻药。但本品安全范围较小,剂量稍大即会引起对延髓的抑制,而剂量过小则效果不佳;而且本品镇痛作用较弱,肌松不完整,较难掌握麻醉深度。另外,本品麻醉后苏醒的恢复时间较长,易造成动物损伤。因此,作为单一使用的麻醉药并不理想,多作复合麻醉。

3.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水合氯醛能抑制心肌代谢,并使血压下降。对心脏的迷走效应则表现为心动徐缓,出现窦性阻滞或房室阻滞。心电图显示出R-R间期延长,并且缩短了心房不应期。

4.降低新陈代谢,抑制体温中枢:在外界气温较冷时,能显著降低体温,与氯丙嗪合用时降作用尤为明显。

[应 用]

1.全身麻醉:尽管水合氯醛不是一种理想的全麻药,但因其价廉易得,兴奋期不显著,因此临床上常作为马、牛、猪的全身麻醉药。麻醉深度应严格控制在浅麻醉期。

水合氯醛静脉注射给药时,注射前二分之一药量应较快,以迅速提高血液浓度,迅速通过兴奋期(但开始注入药物时不宜过快,否则会出现呼吸骤停),以后则减慢注射速度,至注入三分之二剂量时,再根据机体反应的情况来决定最后的用量,在静脉注射停止后10min内麻醉仍会继续加深,这可能与药物通过血脑屏障需要一定时间有关,因此注射后期一定要慢,剂量要个体化,以防因个体差异而中毒。水合氯醛中毒时可用咖啡因、尼可刹米解救。一般不使用肾上腺素,以防导致心脏震颤。但若出现心跳暂停,则可直接向心脏注射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并同时辅以人工呼吸。

马在使用水合氯醛前宜使用少量阿托品,在静注水合氯醛过程中应经常作心脏听诊,以防发生意外。牛有庞大的瘤胃,唾液、支气管腺的分泌特别多,用水合氯醛作全麻时极易引起呼吸抑制,甚至窒息。因此,在全麻前150min一定要肌注少量(10-20mg)阿托品,以减少分泌。但又切忌过量,以防过分延长抑制瘤胃运动的时间。

水合氯醛与氯丙嗪配合使用效果颇佳。先肌肉注射氯丙嗪12mg/kd,待牛安定后(约于肌注后20min)再静注水合氯醛。麻醉效果良好,水合氯醛的用量约可减小三分之一。缺点是体温下降较显著。

2.镇静、解痉:用于对抗过度兴奋,能减轻症状,可用于马、骡的疝痛、 脑炎等。 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药物均为妥酸衍生物,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表9---2)构效关系的主要规律是:①5位碳侧链增长,则作用增强,作用时间缩短,若侧链有分枝或不饱和侧链,则作用时间更短;②5位碳上侧链若有环状结构,则解痉作用加强;③2位碳上的氢被硫取代,则作用加强,作用时间更短。这种构效关系与脂溶性有关,即侧链长,水溶性降低,油/水分布系数加大,药物在脑的转运速度增加,因而作用强度增加,作用时间缩短。

[体内过程] 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多作镇静药物,口服或肌注均易吸收。巴比妥类药物作为麻醉药时多作静脉注射,能迅速分布全身,也可进入胎儿循环。进入脑组织的速度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如硫喷妥脂溶性极高,极易通过血脑屏障,故静注后能迅速使小动物麻醉,但维持时间则较短,而苯巴比妥等则因脂溶性较低,进入脑的速度慢,数量小,故只能产生镇静作用,但作用时间较长。

巴比妥类药物的消除方式有两种,即经肾排泄和肝脏生物转化。脂溶性的苯巴比妥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主要从肾脏排出,排泄很慢;脂溶性高的硫喷妥,主要是在肝脏被药酶破坏,维持作用时间很短。此外,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除加快本身的代谢速度外,还能加强多种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等的代谢。

[作用和机理] 巴比妥类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动物实验表明,巴比妥类能选择性地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从而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性降低,由兴奋转入抑制,产生镇静以至麻醉作用。此外,巴比妥类还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与下丘脑等。近年来有实验资料提出巴比妥类药物有拟似或促进中枢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的作用,但其机理未明,估计与苯二氮{????61页}相似(见第十章安定)。巴比妥类选择性较低,剂量稍大即可导致中枢的普遍抑制。

戊巴比妥钠 Pentobarbitalum Natrlcum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难溶于水,但其钠盐易溶于水,能溶于醇。遇热易分解。

[体内过程] 吸收后迅速分布,能通过胎盘循环,主要在肝脏被药酶破坏。破坏速度有明显种属差异。反刍兽代谢迅速,绵羊以49%/h的速率从血浆中清除,半衰期仅66.8±16min;犬则以15%/h的速率从血浆中清除。

[作用与应用] 戊巴比妥钠属中效的巴比妥类,可作为镇静药和麻醉药使用。麻醉持续时间的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都比较显著,恢复期长。用于全麻时不产生兴奋期,但苏醒后出现兴奋现象。戊巴比妥钠麻醉的持续时间:狗为1—2h,羊为15—30min,一般要1—18h才能完全苏醒,有些动物,如猪,可延长至24—72h。

[不良反应] 戊巴比妥钠的副作用是能明显地抑制呼吸和循环,还能减少红、白细胞数,加快血沉,延长凝血时间,剂量加大对肾也有一定影响。

使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在其苏醒阶段注射葡萄糖,会使动物重新进入麻醉,这种作用称为“葡萄糖反应”(目前已知巴比妥类药物均有此作用)。这种反应有种属差异:鼠、兔、雏鸡、鸽极敏感,有时可因此而导致死亡;犬中度敏感(有报道可达25%);大鼠不敏感或呈阴性反应。

硫喷妥钠 Thiopentalum Natricum

本品为淡黄色粉末,味苦,易潮解,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呈强碱性,可溶于乙醇。本品的粉针潮解后易变质而增加毒性,故其安瓿有裂痕或粉末不易溶解时,不宜使用。

[体内过程] 硫喷妥钠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能迅速转入各种组织,最后蓄积于脂肪组织内,脑中的药物浓度随即迅速降低,因此,作用时间较短。硫喷妥钠在肝脏中脱烃和脱硫后成为无作用的巴比妥酸。

[作用和应用] 硫喷妥钠是超短效的巴比妥类药,静注后能使动物迅速麻醉,没有明显的兴奋期。麻醉的持续时间很短,约为20-30min,苏醒期也较短,苏醒过程的兴奋现象较弱,可以根据需要补给药物来控制深度和持续时间。硫喷妥钠的抗惊厥作用比戊巴比妥强,可对抗中枢兴奋药、破伤风等引起的惊厥,但因维持时间过短,临床使用时应及时补给作用时间较长的药物。

硫喷妥钠的种属差异个体差异都比较小,肉食动物耐受力稍强,草食动物则比较敏感。临床多用于中、小家畜及实验动物的麻醉。本品能使反刍动物大量分泌唾液,故很少用于牛。

硫喷妥钠的主要毒性是抑制呼吸中枢中等深度的全身麻醉即可使呼吸变慢变浅,对心脏的毒性则较小。麻痹心脏的剂量要比麻痹呼吸中枢的剂量高16倍。

氯胺酮 Ketaminum

氯胺酮是典型的分离型麻醉药,它与传统的全身麻醉药不同,能抑制大脑皮层中的一些部分,又能兴奋大脑皮层中的另一些部分,麻醉时肌张力升高,还能产生轻度的心脏兴奋和血压升高。

本品吸收后先大量分布于脑组织,继而又迅速地再分布于其他组织,故本品作用极快,持续时间极短。由于本品价格高,麻醉效果各地报道不一致,故国内兽医临床使用极少。国外报道与Xylazinum合用于猫,效果甚佳,另有报道用于马、牛及一些野生动物,但各种资料使用剂量差异较大。国内一些单位试用于猪,效果不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