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成俗造句子

2022-05-04 来源:划驼旅游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成俗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集合住宅的设计,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可以抛开约定成俗的市场制约,回到生活,回到土地,回到单纯。

2、后魏及齐,风牛本隔,殊不寻究,遥相师祖,故山东之人,浸以成俗

3、然欲以化民成俗,请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4、这是一种舛戾的风气,怎么都顺手牵羊般地借一句唐诗来作文章文集的题名,古人是绝不会这样没自尊的,"五四"时期未见有无聊如此者,弄雅成俗何其酸腐惫赖,诚不知谁是始作俑者。

5、人,方有性,性州异;教成俗,俗州异,道化俗。

6、这里的人们哀悼亲人,在万木丛林中选柳为伴约定成俗,柳扮演了另样的角色。

7、大学的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改良社会风气。

8、且法令苛酷,赋敛烦重,强臣豪族,咸执国钧,朋党比周,以之成俗,贿货如市,冤枉莫申。

9、在百年师大赋中,赫然在目的一句话是——“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10、我们暂停在语义的层次换句话说,暂停在语词约定成俗的地方。

11、而设教兴学是化民成俗、巩固国家的百年大计,必须以养民为先,养之而后教之。

12、给中国妇女带来巨大痛苦的缠足究竟起于何时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有南北朝说,也有五代南唐说,总之在南宋年间已积习成俗,到清末已有千年之久了。

13、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14、广州周街都是凉茶铺,广州人代代流传、相习成俗,时至今天,凉茶仍然是广州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

15、化,敎行也;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化民成俗

16、“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

17、以至后来周边百姓相沿成俗,只要是离家出远门,即使是选择陆路交通,也要赶来谒庙,点一炷平安香。

18、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黄溪数十里之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

19、所谓才生于世,穷达惟时;而风遂往,驰骛成俗,媒孽夸炫,利尽锥刀,遂使官人之门,肩摩毂击。

20、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必成俗学。

21、与主流儒学经院化、精英化、脱离了大众不同,非主流儒学即乡间儒生则承担起儒学普及与教化大众、化民成俗的工作。

22、此教规由西山人定立,天赐子皆能遵行不悖,那些半道入教的中土之人仍沿用土葬,相沿成俗,虽有悖于规制,然追究者绝少。

2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4、要尽量消除研究生的防范意识和抵制意识,让其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以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

25、后世人直到今天,也还相沿成俗称南京为六朝故都。

26、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

27、从语义的角度来看,一个复合词的意义经常是约定成俗的,而不总是它各个组成部分意义的综合。

28、学校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化民成俗的重要手段,是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

29、官学作为化民成俗、长育人才之地,在两宋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31、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32、多在正月农闲期间行其事,并相沿成俗

33、船主为了答谢唱戏的补船之恩,决定不收渡费,以后便相沿成俗

34、……削发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尔等毋得不遵法度。

35、又比如,船山以包拯为例,强烈批评酷吏激起百姓之戾气,强调“养天下之和平”,指出政治之最终目的乃是化民成俗,养百姓和平之气,这是政治的出发点。

36、习俗道德包含着公共生活行为的价值判断,大多数的习俗道德并非由明文规定,做的时候也是习以成俗

37、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民间力量,就是指这种俗民对于约定成俗的事象进行自觉维护的力量。

38、自从十六世纪以来,曾有人以认识自己及照顾自己的重要性为名,从事批判约定成俗的道德。

39、应该说,行善过年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农历新年期间,施贫济老、扶危济困相习成俗

40、还每隔三天,由教师带他们到市街去一次,观摩风土人情,以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41、关于前者,我只懂得记住和实行常规行为中约定成俗形式的艺术。

42、由于它是佛教圣树,东南亚佛教国家信徒常焚香散花,绕树礼拜,沿习成俗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