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探索
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迅速,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社会工作专业、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置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社会工作也逐渐成为政府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我们在看到社会工作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社会工作对政府依赖性大、专业程度不高、社会认同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社会工作是一门在西方政治、社会、文化土壤上所发展起来而后再引进我国的专业有关,归根结底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从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后,就备受学界的关注,但至今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探索的问题。江苏省目前拥有全国数量排名第二的社会工作人才量,积极推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南京市率先开启了社会工作本土模式的摸索,自2014年开始了 \"全科社工\"项目的培训,如今经过两年的发展,已为南京市培养了 600多名\"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全科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南京市各社区和街道的第一线。
本研究以南京市的\"全科社工\"项目为例,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了解了\"全科社工\"项目的开展背景、实际操作和运行效果等,对其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给出了一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探索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全科社工\"项目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存在对政府行政力依赖大、资金来源单一、社会工作者定位模糊等问题,这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迟迟找不到很好地解决方法,我国的社会工作才处在一个难以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期。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两个大方面给出了建议,一是重构我国社会工作的文化基点,在正确认识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将\"关系\"、\"家文化\"等文化概念加入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中;二是从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关系、社会工作知识与实践关系、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拓展三点来
推进我国的社会工作制度变革和创新。以此希望对今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