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6 03:5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05:29

端午节习俗新解:就说那战国时期的屈原被政敌打击受了楚王的冷落而发配汨罗江,尽管受了委屈,但是还是踌躇满志,从专家分析,看遍屈原的全部著作,也看不出有自杀倾向,还满怀希望回朝歌上班,因为有楚王的宠妃,自己的知己--郑秀的努力。 果然时间不长,郑秀发挥了作用。有消息传来要回朝歌上班啦,自然是高兴一把。而政敌却慌了手脚,深知屈原回朝意味着什么,必先除之而后快。。。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天气不错,气温正好,屈原来到汨罗江边散步,突然发现一群杀气腾腾的飞骑飞奔他而来他马上上了一条江边的小船拼命向远处逃命,杀手也不甘落后,上了其他小船奋力追赶,就这样你追我赶,最后还是追上屈原,将其装进布袋怕其飘起,便在袋内装了一块大石头,然后投入江内。回去报告说,屈原抱石头投江自杀了(一般传说),楚王只好作罢。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漫过当地百姓的眼睛,由于惧怕当政者的打击,没有上报,而是以一些风俗的形式展现当时的现场:门口挂一把草,代表发生在长这种草的地方;赛龙舟:表现当时你追我赶的现场;手、脚和脖子用五彩绳扎起来,表示被五花大绑,包粽子投入江中(流传很广的是百姓怕鱼啃食屈原才投粽子,那么粽叶那么厚实,鱼怎么才吃的到?)---表现屈原是被装入袋子加了石头投入江中的。。。时过境迁近三十载,这一说法一直记忆深刻,也能将门上挂把草,赛龙舟,吃粽子、扎彩绳和屈原之死联系起来的,每当端午节就与他人分享,是真是假留给历史学家去研究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06:47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08:55

为了几年死去的屈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1:19

直接写 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就行了 何必这么多废话呢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4:01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东周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汩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赛龙舟
民间赛龙舟,中亚浮筒(20张)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